发布时间:2005-3-15来源:经济日报
房东族养胖房价
他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进场投资,过去八年,总共买进61间房屋,目前市值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在上海靠房地产发财的台湾人不少,「房东」是大陆新崛起的阶层,愈来愈多的人以房养房做起房东,就这样把上海房价「养胖」了。
在一家台资厂担任主管的吴姓台干,每天晚餐过后,总会和太太出外散步。他住的虹梅路上最近开了不少房屋仲介公司,房仲业是房市景气冷热观察指标,开业的人愈多,房市交投就愈热。
价格飙一日三市
「从去年第四季至今,看上海房价,就像看多头的台北股价一样,一日三市。」吴姓台干说,他也当起房东,一套房子租给日本人,月租人民币5,000元;一套自住,月缴房贷利息近3,000元,租金收入扣除房贷利息后还剩2,000元。他计划今年内向第三套房进军。
林文勇说:「涨太快啦!我已有一年时间没进场买房了。」大陆经济过热,迫使北京中央出手降温,去年4月实施宏观调控,房地产是头号箭靶。
执行近一年的宏观调控,还是压不住上海房价狂飙,迫使北京中央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字眼,写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对上海房价发出强烈警告。
出席中共「两会」的委员代表,也从未像今年这样对疯涨的房价表达关切。「不要谈房价,一谈我就晕。」上海市人大代表、发改委副主任俞国生碰到媒体采访房地产,就这样说。
3月7日,上海市政府终于对房价开铡,采取「以税制价」措施遏制房地产炒作。这天起,个人购房居住不满一年出售,将对房价增值部分课征5%营业税,并按缴纳营业税额征收7%的城市建设税、3%的教育费附加及1%的河道整治费。
概算下来,新的财税政策征收营业税率约5.5%;这股寒风吹进房市,并未让买气降温。一位房地产业者说,雇人排队购房(预售屋)大有人在。
二手房(中古屋)市场交易卖方有些推迟,想卖房的人心想「熬一下就过了」,「等届满一年后再出手,也许还会再增值。」
新税增绘声绘影
新的征税传言在房市中绘声绘影。业界人士透露,上海市当局为遏制炒风,正酝酿征收20%至60%的增值税及20%的个人所得税,甚者还传出要课征物业税,「市场耳语不断,房价不降反乱。」
大陆媒体报导,在温州,只要拿到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板开的售房字条,就能卖到人民币十几万元,真是「一字千金」。
上海房地产买卖税费征收多达14项,有些是卖方支付,有些是买方支付,也有些像交易手续费是买卖双方都要支付。税的部分有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目前只针对法人售房及个人出售非居住用商品房)、个人所得税(与前者一样)、综合税等多种,真是「买房万万税」。
杭州市去年1月对二手房交易课征20%个人所得税,结果房价非但没跌,反而涨得更凶,这个政策在实施九个月后喊停。「上海市政府决心调控房价,这是前所未见的事,」上海房地产业者说,「警世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在上海从事房地产投资的海湾集团董事兼总经理张永河说,上海采取「以税制价」是为遏止短期炒作,杜绝「买空卖空」投机行为。「征收营业税只怕增加交易成本,让房价跟著水涨船高。」,现在购房者以自住居多,买进一年内急著出售的并不普遍;上海去年房价涨幅15%以上,按新的财税政策,卖方交易成本可能提高到8%到9%,购房者不会为了少许价差满足。
上海房地产疯涨,与海外购房军进场不无关系。张永河指出,一些海外投资机构不断涌进市场收购房地产项目,尽管是「火中取栗」,投资者前仆后继进场注入资金活水,房地产要降温确实不易。
包括摩根士丹利、美林集团等跨国投资机构,在北京和上海房市涉足房地产项目相当活跃。还有一些南韩,中东等地资金也进军上海收购整幢大楼,重新装璜设计后出租或出售,对上海房价产生推波助澜作用。
看后市扑朔迷离
上海市金融业早已在政府一声令下,紧缩二手房贷款。「控制或杜绝高房龄房贷、低总价房贷和高比例房贷,已是银行业的共识。」上海元富证券研究员戴凯宇说。
他指出,今年二手房市场有著极大的政策风险,「无论那种政策,都无法阻止市场整体下跌。」
上海市政府以税制价向房价开刀,较悲观者认为,今年房价会下滑10%到20%,主要是上海房价被北京中央盯上。这种论调不为偏多的业者所接受,一位房地产台商说,上海房价下滑只会发生在「内环线」以外的地区,「内环线以内的房价不涨就算跌了,要真跌还没人敢相信。」
上海房价涨势是意犹未尽,一曲情未了
还是曲终人散的时刻到了
多空扑朔迷离,「短空长多」应是市场看法的最大公约数。上海市政府这次调控房价有没有效果,将关键后续紧缩政策是否继续对房价开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