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环保” 5年完成惊人一跃!

发布时间:2005-2-3来源:长江日报

一个只有153人的企业,产值达到2.1亿元,人均纳税6万余元。这是武汉都市环保公司去年创造的“奇迹”。

  “奇迹”起源于2000年。武汉钢铁设计院热电分院的20多名技术人员结伙“下海”闯市场,成立都市环保公司,将目标瞄准环保产业———替人治污。

  ; 此时,国家治污力度加大,钢铁厂、化工厂等“污染大户”纷纷上马治污设施。“醒得早”的都市环保公司一举拿下武钢老三轧的水处理工程,污染严重的老厂重焕青春,都市环保借此在环保业内崭露头角。

  随后,都市环保相继承建多家钢铁公司的6座环保热电厂,总金额达25亿元,占居全国此类项目总量的80%。

  “先做强再做大”。公司董事长项明武阐释,环保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产业,只有占据技术制高点,才能成长壮大。

  技术优势实际就是人才优势。公司不断吸纳“精英”,目前公司员工中,95%为技术人员。依托人才优势,公司从钢铁治污,逐步涉足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烟尘处理等更广阔的环保市场。

  从产值100万元、纳税23万元,到产值2.1亿元、纳税960万元———完成这惊人的跳跃,都市环保仅用5年时间。

  青江化工治污模式显实效 救活3厂“增值”3倍

  上月25日上午,青山区临江大道一带停电,但武汉青江化工厂的机器却在正常运转。原来,这是厂里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在发电。

  树叶青绿,空气中没有刺鼻气味。走进厂区外人很难想到这是生产硫酸的企业。公司总经理张恒明颇有些得意:治污不仅让青江化工活得滋润,还救活了另外3家“污染企业”。

  如今,生产中的高温余热转化成电能,每年发电750万千瓦时;中温热气用于生产硫酸副产品,每年节约煤炭900吨;硫酸尾气回收制成亚硫酸氢铵,价值200余万元;固体废渣筛选成铁精矿或矿渣,卖给炼铁厂和建材厂,年收入200万元;污水处理后,95%循环用于再生产。

  每年“变废为宝”增收1000余万元,而周边居民多年强烈的投诉声也消失了。

  尝到“环保甜头”的青江化工开始以“环保”为先锋展开扩张。近年来,相继收购武汉钛白粉厂、东西湖化肥厂、潜江化工厂。这些厂此前都是当地“污染大户”、“亏损大户”。

  位于古田地区的武汉钛白粉厂,以前每生产1吨钛白粉就“倒出”半吨废酸水,污水甚至将下水管道都“烧坏”了,严重的污染令企业面临关门。

  经过改造,原来的废酸被收集、浓缩,重新作为原料,每吨钛白粉的成本降低400元,该厂年产6000余吨钛白粉,每年可节省240万元。去年,企业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

  在向东西湖化肥厂提供原料的同时,青江公司投资兴建一批治污水、废气的设备,让这个“涉嫌污染”的企业在生态区立足。

  潜江化工在去年“复制”青江模式,生产量当年由4万吨增至8万吨。

  经过环保改造,3家原来亏损企业全部在收购当年“扭亏为盈”。青江化工公司年销售收入由不足5000万元增至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