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领跑港资推波助澜 武汉写字楼投资突然发力

发布时间:2005-12-20来源:楚天金报

近来,家住傅家坡的叶先生发现,中南路附近突然冒出了很多写字楼,而身边不少手里有点闲钱的朋友,正悄悄投资写字楼。

多年来一直比较平静的写字楼市场,今年以来特别引人关注。


写字楼投资突然发力


写字楼的热潮,首先是武商、中百、汉商、中商等几大商业巨头掀起的。今年伊始,他们先后将自己的写字楼重新定位或包装后上市推广,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使2005年的写字楼市场开场就变得异常火爆。


随后,从前写字楼较少的武昌也开始发力。据统计,在武昌总部经济区,已建成商务写字楼有27栋,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在建和拟建的还有22栋,建筑面积约为120万平方米。在光谷、汉阳,高档写字楼的身影也开始频频出现。


为写字楼市场升温推波助澜的,港资的身影也不可小觑。今年瑞安、和记黄埔、世贸三大港资集团分别在永清街、花楼街和鹦鹉洲地块大手笔买地,总计80多亿元的资金“空投”武汉,目标也瞄上了高档写字楼。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城正在施工的写字楼有14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额17亿元。而2004年全年完成投资额只有6.3亿元。


功能区崛起成就写字楼


此次写字楼投资热,正是基于武汉各个功能区崛起的大背景下。


从功能来看,写字楼是以商务办公为主要用途的,其需求量与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经营状况、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


武昌写字楼的火热,与该区总部经济的推动不无关系。目前,武昌区以洪山广场为中心,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区域内,云集世界500强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达15家,国内500强企业及民营企业500强的总部或区域总部25家。江汉区也明确将经济形态定位为总部经济,依托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发展现代服务业;CBD和武汉新区的启动,已经让投资商嗅到了商机———写字楼建设周期为3-5年,现在启动,时机刚刚好。何况,目前世纪广场、武汉广场、泰合广场等写字楼项目均价也仅为5800元/平方米左右,这几年升幅并不大,这也让很多投资者认为,与住宅项目比,写字楼投资空间还比较大。


是否会出现新的烂尾


很多市民还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一些写字楼项目成了烂尾楼,近几年才清理完。这么多写字楼集中上市,是否会出现新的烂尾?


目前,写字楼面前有三个拦路虎:众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省经费,很多选择在商住楼和住宅办公;更多服务业和中介行业等中小企业的崛起,才能带动写字楼的需求;一些写字楼平均入驻率不到70%,大量空置使得后期资金压力很大。


以目前市场的消化能力,能否接纳如此海量的供应?地产界人士认为,写字楼市场的冷热,不仅与宏观经济态势密切相关,还将与一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密切联系,只要城市经济增长强劲,自然可以带动写字楼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