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1-28来源:长江日报
一方面,城市建设加快,居民小区越建越多;另一方面,规划部门、建设单位,大多未考虑公交场站配套,新建小区公交场站稀少,线网覆盖率不高。昨日,公交部门相关负责人直言:公交场站不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公交难以优先。
最近,公交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调查我市城乡结合部、边远经济组团与居民小区的公交状况,所涉区域包括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庙山、金银湖、后湖等。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区域公交场站配套问题突出。
后湖地区是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居住区之首,目前尚无一处正规公交场站。该区域1996年启动建设后,面积已达6.3平方公里,现有公交线路12条。
“住宅鳞次栉比,却未规划一个公交场站。”公交业内人士一脸无奈。
据介绍,2003年,后湖片东方花都、竹叶苑等小区入住率提高,为方便居民出行,在未有公交场站配套的情况下,公汽543路开进东方花都小区,至今仍露宿街头。
同样在路边“打游击”的621路负责人倒出一肚子苦水:马路上掉头,存在安全隐患;停靠路边产生的噪音、洗车的污水影响小区周边环境。
新建小区为何不规划公交场站?市公交管理办负责人解释,小区建设规划由市有关部门统一制定,公交配套设施由市公交行业管理部门负责,长期以来“公交配套设施未完全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一些公交专家坦言:公交站场建设滞后,也是制约公交线网向远城区居民小区覆盖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前,在后湖地区的中一花园,刚看完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很满意住房,可就是出行不便。最近的公交站点,也要走十几分钟。他打算买房后,再买辆二手车对付一下,“放弃公交出行是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去年8月1日,我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实施,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或扩建住宅小区等,应当规划配建、新增公共交通场站设施。
今年10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将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等工程项目配套的一项内容,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市公交集团负责人表示,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重视,正在制订的公交“十一五”规划中,公交规划与市政建设规划将逐渐“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