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野心之作 武汉中央文化区的雄心与失意

发布时间:2016-2-3 15:48:57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武汉中央文化区的雄心与失意

2016年1月18日,王战峰出现在了武汉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办公所在地平安国际金融大厦。就在前一天,他刚刚从云南飞回武汉。

2016年1月16日,万达集团2015年年会在云南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召开,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公布了万达集团2015年工作业绩和2016年工作目标。

从业绩完成情况来看,万达集团各系统超额完成2015年任务。万达文化集团2015年收入512.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4%,同比增长45.7%。

其中,AMC预计全年收入超过190亿元,同比增长预计超过9%;万达院线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49.9%;万达旅业收入12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7%,同比增长59.8%。

但这份业绩单中唯独没有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主题娱乐公司的营收情况。代表万达主题娱乐方向的汉秀及电影乐园的业绩情况处于尘封状态。

“这个项目是我一手做起来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半,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景,希望它能成为中国第一文化旅游大盘。”这一项目的实际操盘者、万达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兼武汉公司总经理王战峰表示。

寥寥数语难掩现实之忧。

据武汉旅游行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汉秀剧场共设2000个座位,上座率约在70%~80%;电影乐园每天入园人次在四五百左右。

这样的观演人次,与项目未开业之前预想的“场场爆满”有一定差距。

一个佐证汉秀及主题娱乐项目运营不力的事件是,原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军在接手多年后不得不黯然离场。

对于未来,万达集团计划到2020年,万达旅游到访人次达到2亿,旅游产业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将超越迪士尼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企业。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目标,但从目前来看,达到上述目标万达还需要在产品体系的打磨上下重力,以目前的产品体系与布局来看,仍有不小差距。

武汉中央文化区的

“前世今生”

作为万达文化产业破冰作品,万达布局武汉,用王健林的话说是一次“机缘巧合”。

2011年,中共武汉市十二大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与此同时,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被列入国家级区域计划。在这一计划中,投资158亿元的“六湖连通”工程是重中之重。而武汉中央文化区的核心业态“楚河汉街”正是六湖连通工程的首期工程。

这一年,正在寻找企业转型机会的万达集团,遇见了东湖、沙湖之间的这片1.8平方公里的土地,计划投入500亿元巨资,在此打造一座创造集团历史的旗舰项目。

武汉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规划组组长殷少华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2011年初,武汉中央文化区土地交付至万达集团手上时,仍是一片废旧工厂、垃圾回填场与城中村的集合体。此后,万达在这一片区域开始发力。

仅仅用了8个月,2011年9月30日,全长1500米的休闲步行街楚河汉街已经开业。

此后,七星级酒店万达瑞华酒店、汉街万达广场、杜莎夫人蜡像馆、汉街大戏台、5个以湖北地区历史名人命名的广场、A级写字楼、豪宅楼王“汉峻”等陆续面世。直至2014年12月20日,在汉街两头遥遥相望的汉秀、电影乐园、武汉中央文化区建设完成,由此万达武汉中央文化区初步形成。

为了打造高水平产品,经过万达巨资邀约,来自全球各地的最强资源集聚汉秀与电影乐园,全球建筑大师、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总监马克·菲舍尔操刀设计汉秀及电影乐园建筑外观;策划和导演了拉斯维加斯“O”秀、“梦”及澳门“水舞间”等全球多个顶级舞台节目的弗兰克·德贡成为汉秀总导演;全球著名的主题乐园设计公司福瑞克对电影乐园进行整体规划,而迪士尼乐园及环球影城的设计公司则负责打造电影乐园的骑乘设备,《变形金刚》《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凡达》等电影特效团队负责特制中国原创影片。

据万达官方资料显示,从2011年9月30日开业至今,4年多时间汉街累计接待客户超过1亿人次;2011年8月项目正式对外销售以来,武汉中央文化区连续4年成为武汉地产销冠,豪宅、办公、商铺等可售物业累计销售金额已逾300亿元。

四五年时间,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变身为武汉最高端的区域之一,武汉中央文化区对武汉在全国旅游的定位和形象展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恢弘汉秀”亦成为武汉最新的15秒城市旅游宣传片之一。

一手好牌VS多个困局

这样一个国际级大师打造的演艺节目市场期待颇高,万达集团内部亦是如此。但因接受程度以及项目定价过高、产品体验效果不足等问题,市场反应并没有预期中强烈,这也成为唐军离职的直接原因。

据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透露,汉秀剧场共设2000个座椅,目前除周一、周二例行调休,周六两场,其他时间每晚一场,上座率大约在70%~80%。电影乐园每天入园人次在四五百左右;若有武汉当地组织的学生参观团,则可达到四五千人次。

针对“节目定位比较高,与当地消费水平脱节”的质疑,殷少华坦承,“定位是比当地消费水平偏高了点,但我们不是以武汉城市来定位的,是要做全国第一、世界领先。这些都需要慢慢培养。另外从目前看来,汉秀和电影乐园对于整个武汉的旅游城市形象和定位是有很大提升的。”

在殷少华看来,与拉斯维加斯“O秀”、澳门“水舞间”相比,尽管节目总导演都是德贡,但汉秀显然更为恢弘,规模更大。

“前面两家是马戏团起家,汉秀则是结合现代科技设计的秀场,其间有诸多独创设计,比如舞台的3个机械臂,从未有秀场这么做过。”殷少华表示。

整个汉秀剧场拥有2000个可移动座席,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移动、升降座椅的水秀剧场。剧场高空悬挂着3个旋转LED机械屏幕,及可移动、升降的剧场座椅;水秀剧场储水量相当于3~4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可以完成水面与陆地瞬时转换的大型水池舞台,高达9米的高空喷水设备,舞台上空设有吊挂系统及其他设备,均彰显着其中的科技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汉秀开业之际,万达在三亚开发的另一驻场演出项目“海棠秀”却因为客源不足正式关停。

对于关停原因外界认为是产品定位与市场因素,王战峰则表示海棠秀其实仅是万达的一个演艺试验品,处在积累经验阶段。

但导致海棠秀失败的隐患在汉秀中依然存在。比如售票对象过多倚赖政府机构和企业团体,因销售压力过大剧场总经理频繁更换等。上述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表示,万达旅业旅行社导流依然是汉秀游客的重要来源。汉秀剧场总经理最开始是外国人,有点“水土不服”,现在也已经更换。

从汉秀演艺内容来看,“水土不服”的现象同样存在。自首演之后,“汉秀”便被指出所承载的演出内容过于单薄。从舞台的呈现形式来讲,“汉秀”被称为是中国科技含量最高的旅游演艺项目无可厚非,但在整个演出过程中,机械动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表演时段,给游客造成了一定视觉疲劳。

弗兰克·德贡的上一个代表作“水舞间”总共花了7年筹备和排练时间,而万达速度带给汉秀的时间只有3年,尽管“将楚汉文化融合到演出中”成为汉秀的噱头之一,“但似乎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德贡此前的成名依靠的更多是令人惊叹的舞台技术和演出难度,而不是什么融合本地特色。”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王战峰亦承认这一观点,并表示“他们做的不一定接地气,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努力改进的地方。一台节目需要经过多年沉淀才能成为经典,从2014年首演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进。”

汉秀从开业至今已经历了3次改版。2015年3月,在距离首演两个多月后,汉秀首次改版,时长由原来的约2小时改为1.5小时,演员的27.5米高空跳水增加了情节铺垫;2015年6月24日,在历经37天闭关之后,汉秀完成了二次改版,3个巨大屏幕可360度旋转移动,体验感更加震撼;2015年9月25日,第三次改版亮相,新版本剧情更紧凑,技艺更纯熟。

与汉秀的不断升级相比,电影乐园在内容更新方面没有什么突破,从开业至今一直是固定的6个项目。有游客表示,对于二三百元的门票而言,万达电影乐园内娱乐项目过于单调,缺乏刺激性,仅有的6个项目中除了飞越湖北颇为震撼外,其他并无新意。

不能忽视的还有“城市属性”这一更为深刻的大环境因素。武汉并不是一个旅游城市。尽管万达广场改变了许多三四线城市人群的购物习惯,在万达的原有计划中,万达城亦将改变所在城市属性。但没有类似拉斯维加斯和澳门的旅游、赌场等城市旅游因子,秀场、电影乐园在武汉能否持久运营将存在很大变数。

“旅游城市增加几项旅游内容,是顺势而为,但如果想通过增加几个旅游项目来提升城市的旅游知名度,就是小马拉大车。”上述知情人士分析道。

对标迪士尼下的产品开发

在最近召开的2016年年会上,王健林接连下达军令状,公开表态将大幅降低房地产业务板块的收入规模和人员规模,坚决将集团战略从“重万达”转向“轻万达”,并且2016年即将开园的几个万达文旅城直接对标的是上海迪士尼。

迪士尼的盈利模式十分特别,是特有的“影视娱乐驱动型”,亦即“利润乘数模式”,迪士尼通过制作并包装源头产品———动画,打造了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等环环相扣的财富生产链条。

迪士尼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内容积累、线下布局、线上布局、内容收购四个阶段。仅动画片IP积累阶段便历经了32年,经过17年实现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全球布局,开发电影端和电视端、收购美国英雄系列IP至今更是经历了30余年。在此对标之下,习惯高速奔跑的万达,是否应重新审视转型期的配速?

对此,金地商置北京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海天曾表示,“要成为文化旅游领域的领军者,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巨大,还要有内容。万达需要推出一些深入人心或影响市场的主题产品,这需要结合影视产业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