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房屋积压 北京房地行业产繁荣期已经过去

发布时间:2005-7-6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北京正试图通过对二手房交易加征20%的个人所得税来抬高二手房的交易成本,促使更多的购房人转向一手新房,以摆脱新建商品房交易的低迷状况。这一策略极显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严峻形势。


大量房屋积压在开发商手里


这季年,北京空置房数量及空置比例一直是一个谜。有说是1000万平方米,有说七八百万平方米,有说一年期以上空置面积在300万平方米,但感觉上总好象不对。2000年,笔者在北京组建金融研究所,住在京城大厦附近一个并不算新的小区,入夜后每每发现小区内近半数房屋都漆黑一片,感觉上当时北京住房在个人手上的空置情况比较严重。


近期又统计1992年以来北京历年竣工的住宅面积与销售面积,更发现了一个令人百思不解的问题:1992年到2004年12年间,北京竣工的住宅总面积为15107万平方米,其间销售的面积为9984万平方米,两相扣减,要差5123万平方米。如果说空置面积仅1000万平方米,那么剩下的房屋又到哪里去了?莫非小从人间蒸发了?如果不是,那么这些房屋就在开发商手里,根本就没有卖出去。


进一步说,如果1998年前为福利分房,上述数字算不得数,那么从1998年至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的竣工总面积也已达11475万平方米,而同期的销售面积仅8776万平方米,也还有2700万平方米的剩余。2700万平方米相当2000至2004年间北京年均住房销售面积的1.73倍,而以同样方法计算,从1998年到2004年间,上海积压在开发商手里的商品住宅只有595万平方米,只是近5年年均销售面积的29%,这说明北京房地产时常的形势也许要比上海更严峻。


除了有2700万平方米的房子积压,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的施工面积也达到了创记录的6759万平方米,相当于近5年年均销售面积的4.32倍。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便可明白:为什么有关方面会推出“弃二保一 ”的策略。更多的是因为商品房积压在开发商手里,有的已积压好季年,一旦开发商挺不住,资金链断裂,对北京房地产时常的冲击及造成的金融风险之达,可想而知。


房价坚挺的原因何在?


北京房价坚挺的原因很达程度是因为北京购房者的平均成本更高,而且其平均成本更为接近。早在1997年,因住房改革,原来的福利分房改为货币化分配,一大批为赶末班车的集团性购买,就将北京房价推向了每平方米5478元的历史高位。虽然后来出现了一些调整,但其最低年份都在4700元一线高位盘整。连续8年的高位盘整,极大地提高了北京购房者的平均成本,使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缺乏杀跌的动力。


而反观上海,不北京房价出现飑升之后,上海房价并未紧随其后,反而步步下调。从1997年的平均每平方米约3200元,直到2000年的2770元,方才见底回升。短时间的飑升使上海购房者的平均成本相差很达,也使房地产投资的平均收益极高。因此,一有风吹草动,二手房价格马上下跌,形成一股较达的杀跌动力,并立刻传递到一手房时常。


因此,价格的坚挺并不能证明北京的房地产泡沫较小。从历年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的比例上看,北京房市的泡沫可能要比其他城市更严重一点,消除起来的困难也更大。


存量房何时才能消化?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期已经过去


各国经验表明,在人均住房从文明程度向舒适程度转变时,往往是一国房地产最繁荣的的阶段。这季年,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是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跟着提高所致。然而,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期已经过去。


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1996年北京市共有住房建筑面积11741.4万平方米,使用面积8412万平方米,当年北京市常住的城镇人口为709万。以此推算,人均使用面积应为11.9平方米,但在同一个公告中,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人均使用面积却是13.67平方米。经过计算笔者发现,原来北京市统计局在计算人均使用面积时,用的是使用总面积÷(北京城区+近郊区+远郊区非农业人口)。


到2004年,北京市上述3种地区的常住城镇人口总数约835万,而住房建筑总面积则达到了2.4亿平方米,即1996年的11741万平方米加上1997年以来竣工的12157万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已超过28平方米。如果把正在施工中的6759万平方米也算进去,则可预期的北京市人均住房的建筑面积已接近37平方米。按平均三口之加算,户均近110平方米,已提前达到1998年国家制定的到2010年的人均居住标准,并接近上世纪90年代英法德三国平均37-38平方米的水平,超过日本的31平方米。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人均数字往往会掩盖民众的实际生活状况。


任何一个市场,最基本的需求永远是推动主流趋势的最根本动力,投机炒做的力量只能在其中顺水推舟,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从各国经验看,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是房地产需求由旺转弱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由于北京人均住房面积已预期可超过30平方米,已购但被空置的住房和积压在开发商手里的存量房规模极大,其消化不是一朝一夕,因此,北京市房地产的繁荣期很可能已经结束,进入长期低迷。即使低迷过后,近几年这样的荣景也将不复存在。除非以暴殄天物式的大拆大建,再造一个人为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