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激活商业繁荣 武汉商业地产需要新引擎

发布时间:2005-5-20来源:武汉晨报

经济发展催发商业繁荣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GDP(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再创新高,快速增长的经济对商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和支撑的作用。据统计,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54亿元,比1995年的299亿元增长1.86倍;各类商业网点为11.8万个,比1995年的9.4万个增长25.5%;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10个,比1995年的405个增长75.3%;城区人均拥有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0.85平方米。而目前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专业市场、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等为代表的新兴商业业态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商业地产顺市而出
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商业需求,根据有关部门2004~2010年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在此期间,武汉将建成4座以上融购物、餐饮、旅游、娱乐、休闲、文化功能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综合超市发展到90家以上;营业面积在500~3000平方米连锁经营的超级市场达到2000家左右;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仓储式商场发展到10家以上;营业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经营家电、建材、家居、服饰、汽车等商品的大型专业店发展到60家左右。基于此,武汉市的商业发展将迎来一个高潮。
随着武汉市商业前景的趋好,商业地产开发顺市而上,如从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武汉市已先后推出位于汉正街中心地带的4宗“黄金旺地”,分别由盛唐、龙腾、大陆桥等国内知名的地产开发商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整个汉正街商品市场将由此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华中建材第一市“西汉正街建筑市场”也由南国置业等专业地产开发商进行开发,引导汉西建材市场进行业态升级。湘隆地产开发的湘隆时代商业中心也在前期成功推出的基础上,正在进行后继的商业地产开发。位于江夏郑店等地的商贸物流配送中心,也由在江夏成功开发多个楼盘的富力园房地产有限公司在今年内正式启动。开发商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商业地产开发,商业地产开发已经蔚然成为潮流。
港资巨头为商业地产加速
在众多开发商纷纷将注意力放在商业地产方面时,众多港资地产巨头纷纷斥巨资进入武汉,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推波助澜。
近日,由香港瑞安集团以33.9亿元天价竞得的永清片地块,将主要由高层办公楼、酒店等商业项目组成,总投资将达到100亿元。永清片的开发将使武汉市的商业地产跃上新的台阶。另外,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地产集团首次进军江城武汉,就对武汉的商业地产开发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以16.23亿元,拍得江汉路南端的花楼街和北端的老甫片的两块商业“宝地”的使用权。和记黄埔地产集团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对武汉商业地产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集团将以投资商业项目作为进入武汉地产业的契机,将花楼街、老甫片连成一线,打造全国一流的商业中心。
而两个多月前,另一家香港世茂集团以31.5亿元拿下武汉汉阳区鹦鹉洲858亩地块时也表示,5年内将该地区打造成一条集主题公园、高档住宅、滨江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商业带。据悉,这块名为“锦绣长江”的地块将作为一个功能复合体,世茂集团将打造超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产权式公寓、商业街及高档住宅于一体。
据业内资深人士的观点,众多港资巨头看好武汉商业地产,将为武汉的商业地产开发注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发展模式,并带动武汉商业地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商业地产的“隐忧”
根据记者对武汉市众多商业物业一线的反馈调查,在商业地产迅速发展的同时,在扩张中也存在着几大隐忧:首先在部分居住新区,由于人气不足,商铺销售成问题。其二,尽管部分商业物业销售不成问题,但是在后期经营中不能有效、合理地维系商机和人气,卖出去的商铺几成“鸡肋”。其三,部分商业物业缺乏合理规划,功能分区紊乱,尽管某些铺面赢利,但是从整体上看杂乱无章,造成商业物业整体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