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新增供应15楼盘 逾七成销售率不足30%

发布时间:2005-4-20来源:转载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正深刻的影响着上海楼市。在后续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大多数开发商开始观望,谨慎推盘的开发商令4·11-4·17一周的成交量比上月同期下滑了3成以上;相应的,购房者也开始分化,投机客主动退出市场,自住客则限于价格“瓶颈”,大部分选择持币观望,甚至主动放弃购房权———一周新增供应的15个楼盘只有区区4个销售率达到3成———新政对一直处于高烧中的楼市降温作用显露无遗。
  
    4·11-4·17成交量大降
  
    据“网上房地产”最新监测,刚刚过去的4·11-4·17一周新盘
  市场冷清依旧,成交量仅38.80万平方米,与上月同期相比跌幅达32.47%。市场观望加剧中,中环内区域成交跌幅最明显,这和区间供应较少有关;但外环成交保持稳定,与配套商品房的持续供应有关;除嘉定因大量动迁房上市而量升价跌外,其他区基本“缩量”。
  
    上房销售分析师指出,在总体价格水平基本不变情况下,楼市价格结构调整在悄然进行:动迁房和远郊中低价房的供应持续增大和中心城区高价房的供应稀少同时上演,快速上涨的上海房价趋缓已成定事。
  
    价格“瓶颈”影响销售速度
  
    虽然消费者购房热情仍在,但理性下的持币观望已形成。与此同时,个别开发商还大胆提价,动辄平均1000元/平方米以上。更加剧了新增房源销售放缓。
  
    一个引人注目的特例是,普陀金沙雅苑四期显示了价格“瓶颈”的尴尬:其开盘前期报价约9000元/平方米而受追捧,295套房源累计发出3900个号码!最终摇出了460位幸运客户。
  
    不过,开盘报价达1.1万元/平方米以上显然超过了购房者“心理线”,大部分客户甚至放弃了优先购买权,也包括一些中介店。目前购房已不需号码,而所剩房源还有大半;同比其他楼盘其虽然销售依旧较快,但是在客源众多情况下仅44%销售率,可见价格“瓶颈”制约力之大。
  
    万元以下房“热销”
  
    消费者刚性自住需求依旧很强,这主要表现在1万元/平方米以下的楼盘成交比较迅速。“对于近期内迅速突破万元的楼盘是观望者居多,这些潜在购房者限于房价飙高而觉得没有能力也不愿出手,部分预订者甚至撤单。但是,这在外环内的万元以下房却不明显。”上房销售分析师表示。
  
    上房销售分析师指出,目前情况看,各项政策以房贷影响最显著。一方面房价高,另一方面房贷对象严格控制,首付成数也提高,加上“转按揭”限制,投机客已陷入困地;某些高价楼也因贷款难导致订金过期而成交推后。“不过房贷新政对于最高端客户影响不大,这些客户自有资金非常充足。”
  
    一家之言
  
    “三环”风险解析
  
    外环:风险最高。随着2000万平方米“双控房”上市,外环地区的房价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落,环外大盘将面临相应的市场风险。环间:影响最小。目前该区域的供求较为对称,价格较为合理,房价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内环:区别对待。对于定价过高,过份追涨的物业,将会受影响,回复到较为合理的价格区间,出现局部回落。